哈達鋪鎮玉崗村地處宕昌縣北部,地勢西北高,東南低,氣候寒冷干旱,溫差較大,年平均氣溫6.3攝氏度,年均降雨量534毫米,農作物一年一熟,主產小麥、洋芋、青稞、蠶豆、蕎麥等,充足的日曬和干燥的環境非常適合農作物的生長,產量比較高,這其中,尤以洋芋為最佳。洋芋又名馬鈴薯、土豆,早先時候,老一輩玉崗人經常把洋芋當成主食吃,“鍋子里煮的洋芋蛋,灶頭里燒的羊糞蛋”,一日三餐頓頓離不開洋芋,洋芋幾乎成了糧和菜的代名詞。近年來,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,玉崗人發現用洋芋做的食物越來越受到過往游客的喜愛,于是開始嘗試用煎、炒、蒸、燜、煮等不同烹飪手法制作洋芋美食,將洋芋磨成粉做成干粉面、做成粉條、攪團、磨擦、烙餅等,也可切成洋芋絲、洋芋片、洋芋條、洋芋丁……吃法可謂花樣繁多。而眼前這近十道菜就是玉崗村的特色美食——洋芋宴中的一部分,有透明筋道的洋芋摩擦、飽滿松軟的洋芋包子、金黃軟糯的洋芋蒸菜、滑爽柔韌的手搟粉、酥脆鮮香的洋芋丸子等等,最吸引眼球的當屬洋芋磨擦、洋芋包子、洋芋蒸菜和洋芋穹穹這幾道菜了,跟隨筆者的采訪,今天就給大家一一介紹這幾種美食。
玉崗村國道212線旁,有一個橋頭農家樂,嶄新的小樓前掛著紅燈籠,透出一股暖意融融的喜氣,30多歲的主人叫許銀平,是一位有頭腦、有見識、肯吃苦、懂經營、又熱心村上經濟發展的80后小伙子,自從2010年貸款10萬元開起農家樂,全家的生活越來越紅火。說起創業的艱難,相信每一個人的背后都有說不完的經歷。許銀平感慨萬分,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,他把目光鎖定在家鄉以洋芋為特色的美食上,創辦了橋頭農家樂。銀平告訴我們,起初自己還有點猶豫不決,鎮上領導張帆書記積極扶持,當時的信用社主任楊進忠更是鼓勵他,信任他,支持他,讓他增添了堅定的信心。2010年8月初,橋頭農家樂終于開張營業了,銀平和妻子共同生火、做飯,用食物凝聚人心,慰藉四方來客,看似平淡無奇的鍋碗瓢盆里,盛滿了自己不甘貧困的人生,更折射出他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,在他的眼里,一道道家常美味,同樣也是人生百味。
農家樂從一開始,就主打地道的農家飯,這吸引了許多回頭客。要以洋芋為主要食材,精心烹制洋芋宴可是一件大事,夫妻二人齊心協力。洋芋磨擦成碎糊蒸熟或油煎后切3—4厘米長條,搭配臘肉片、青紅椒、當地寬葉韭菜段,炒制成筋道透亮的洋芋摩擦,最能討客人喜歡,每天都供不應求。借助洋芋淀粉含量高、營養豐富的特點把洋芋擦絲伴上玉米面蒸熟,玉崗人稱它為蒸菜,再配以蒜苗、辣椒,入油鍋煎炒,蒸菜見油立刻精神抖數,金黃發亮,根根如玉,呈現出不一樣的姿態,說不出的耐吃,老少皆宜。只要把洋芋拿在手里,銀平和妻子都是制作美食的天才。
橋頭農家樂的菜譜上,以洋芋為主的菜品較多,但真正做成洋芋宴系列的時間不算長,卻最受大家歡迎。在銀平夫妻二人心中,洋芋輔以各類肉、蔬菜做成的不同菜品,常見易得,許多故鄉人都會一兩手,烹飪也不需要高深的技巧,但要想吃上色、香、味俱佳的洋芋宴,還需付出更多的時間和足夠的耐心,夫妻二人在經營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,研究摸索,慢慢地掌握了各類洋芋菜品需把握的火候,味道的濃淡,以及千變萬化的搭配,相對于技巧,一個真正的大廚傾注的心意才最值得回味,如今,夫妻二人能作出幾十道洋芋菜肴,這讓橋頭農家樂的洋芋宴逐漸成為當地洋芋宴的經典。
每年的農歷八月,新鮮的洋芋成熟,其淀粉含量極高,營養又豐富,燒也好,煮也好,蒸也好,炸也好,人人喜愛。這個時候,人們最愛吃的當屬洋芋包子,當地人喜歡說“捏洋芋包子”,外形飽滿的包子里是洋芋的軟糯和接納,更多的是故鄉把味覺深植在游子記憶中的懷戀,這是當地人不自覺的本能。要制作地道的洋芋包子,不能缺少肉臊子和當地的韭菜,發酵好的面團搟成小圓片,洋芋碎末,與紅亮的臊子油一起逼出韭菜的香鮮味兒,釋放出我們熟悉的田園氣息,不僅讓洋芋更加細膩,還能去澀提鮮。銀平夫妻倆做的包子都是選自己菜園里最鮮嫩的韭菜,割下來,洗干凈,晾在竹篩里,輕微脫水,鹽要最后放,放早了,韭菜易出水,再放上鮮姜末,辣椒提味,花椒增香,餡料就算拌好了。一切就緒,把拌好的餡料放在面皮上,沿邊緣褶皺相疊向中心收攏逐漸捏成圓形,最后收口,一個包子即成。別急,這個時候,還有一道上籠蒸煮的程序,約半個小時后,蓬松、鮮香的包子就出籠了,配以提前調制好的紅油辣椒、蒜末、生抽、醋水,一白一紅,活色生香,簡直就是一道讓人欲罷不能的上品主食。幾個包子下肚,洋芋的細膩、鮮美漸漸地觸發人的大腦神經,同時,辣椒醋水使人的舌尖上也留下了輕微的刺痛,瞬間之后便是爽快,這種口感,不僅造就了洋芋獨特的鮮味,更給人的思維帶來無盡的想象空間。一時間,讓人恍如隔世,似乎食物和人心正為團圓而相聚。這個時候,猛然想起國人“民以食為天”的說法,幸福滿足得無以言表?,F在,橋頭農家樂經過近10年的努力經營,頗具規模,而銀平夫妻倆也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,他們蓋起了新樓,前后添置了30張桌子,能滿足300多人的同時就餐。說起自家的洋芋宴,兩人非常興奮,滔滔不絕,滿臉喜悅,打算一步步將洋芋宴制作成不同的套餐推薦給廣大顧客。
洋芋營養價值很高,營養全面,被營養學家譽為“營養價值之王”、“埋在地下的寶物”,兼具糧食、蔬菜、水果中的全部營養,是農作物中適應性最強的糧食作物,在全國廣為種植,尤其適合種植于偏僻、高寒、氣候惡劣、干旱的西北地區。筆者在玉崗村走走看看,發現許多人家房前屋后的自留地或院子里都種著洋芋,要不了多久,洋芋花開賽牡丹。玉崗人特別喜愛洋芋花,因為花開才會有碩果,“洋芋渾身都是寶,窮人愛,富人也愛;有油香,沒油也香?!蹦氵€別說,在橋頭農家樂洋芋宴中就有一道菜品——洋芋穹穹,有油,沒油都吃著香甜呢。做法比起其他洋芋菜品要復雜的多,先將洋芋洗凈切大塊入鍋,加少許水煮開,水不能過多,多了做出的穹穹不干爽,水要與洋芋塊兒保持齊平,洋芋上面均勻的蓬上玉米面粉,蓋上鍋蓋,用小火慢慢地燜熟,再將二者壓碎混合拌勻,穹穹就算基本做好,當地人習慣把燜煮叫做“穹”,所以,這道洋芋美食就叫洋芋穹穹,可配以各種肉食、蔬菜炒食,這樣的吃法,有的人嫌膩,更愿意素拌,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洋芋的原味,將穹穹盛入大碗,撒上碧綠的香菜,調入鹽、蒜泥、紅辣椒、醋等一些調料即可食用。也許,少了油的復雜、厚重,被面粉緊緊包裹的穹穹反而白亮,與調料之間味道相互滲透、融合,口感變得格外清淡,一白一紅,酸酸辣辣,緊跟時令,像極了大西北人淳樸直率、執著堅韌的性格。其實,筆者也覺得這種做法更加質樸,令人貪嗜。
橋頭農家樂洋芋宴,一看就知道,美食主角是洋芋。在玉崗村,家家戶戶種洋芋,洋芋像樸實的村民一樣普通,身子不金貴,價錢也便宜,人人喜愛。但就是這樣價廉物美的洋芋在銀平夫妻倆的農家樂里,卻被一雙雙靈巧的手賦予了全新的生命,幾十種洋芋美食,飽含了制作者的心血和汗水,以及追求至純至真的美食態度,今天,它已是享譽當地的美食名片,越來越讓玉崗這樣的紅色旅游示范村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。
無論靠山還是靠水,勞動者都有專屬于自己家鄉的美味,在海拔較高的玉崗村,洋芋是最早感知春天的農作物之一,應季而種,應季而收,人們要懂得適時播種,人和洋芋共同努力才有秋天的累累收獲。
心誠所至,金石為開,生活永遠都是公平的,極致的美食只留給最勤勞的人,許銀平作為本村的致富青年,對農家樂洋芋宴的前景非常樂觀,也有很多好的想法,準備計劃著籌措資金,借縣上創建玉崗村鄉村旅游示范村的東風,把橋頭農家樂打造成集餐飲、娛樂、住宿與一體的休閑式農家樂,為前來官鵝溝、哈達鋪觀光旅游的賓客提供更加方便優質的服務。同時,作為村文書,他覺得一人富了不算富,全村富了才算富,并打算大力推崇當地特色美食__洋芋宴,在不斷擴大農家樂規模的同時,積極幫助引導村上更多的年輕人,轉變思想觀念,到自己的農家樂學習技能,增長見識,以鄉村旅游為依托,拓寬致富門路,帶動全體村民逐步走上脫貧致富的小康之路。
季節輪回,春華秋實。對于當地特色美食——洋芋宴,許銀平有著自己獨特的感悟,他堅信,只要信守與心靈的約定,就一定能在秋天收獲豐厚的回報。
網友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