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月十九會“迎婆婆”是宕昌縣沙灣鎮元宵活動的高潮,在沙灣鎮董家莊村及其他各村廣泛流傳,是源于母系氏族社會的一種民俗宗教活動,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史前文化氣息,是沙灣民眾最隆重也是最后一個年節活動。
沙灣鎮每個村都供奉“婆婆”,各村的“婆婆”不盡相同,有供奉“太乙元君九天圣母子孫娘娘”,有供奉“三霄圣母”,有供奉“金花娘娘”,有的供奉“送子觀音”,沙灣鎮董家莊村則供奉“金靈圣母(金絲太婆)”??傊y稱“圣母娘娘”或者“婆婆”,據說都是掌管婚育大權的女神,是“女媧娘娘”的化身,慈悲為懷,能幫助人們人丁興旺,萬事遂心。
沙灣鎮的正月十九會以“會場”分別,共四大會場(路)。金靈圣母會場(董家莊村、邱家莊、寺下村、上候子村會路);三霄圣母會場(老莊村、鍋場村、陽坡村為會路);大寨村、寺上村、雅園村、新寨村會路;磚鋪村、堡子村、沙灣村、下站村、上站會路。
金靈圣母會場(董家莊村、邱家莊、寺下村、上候子村會路)以迎請董家莊高廟山金靈圣母宮“金靈圣母(金絲太婆)”巡游各村,巡游至邱家莊時本土廟內尊神“震天白馬龍王”陪同巡游散福;巡游至上堠村時,本土廟內尊神“九天圣母”“白馬龍王”“三頭六臂”陪同巡游散福,沿途經過各廟燒香化馬祈福消災,祈求來年風調雨順、國泰民安。
正月十九“迎婆婆”活動一般在正月十二開始準備,辦會人員搭建松棚楹聯、沿途拉路燈、準備供品:黃酒、干果盒子、花饃、灌黃臘、染紙。正月十七蒸“大饃饃”,正月十八搭建“會棚(行宮)”,把木雕的“婆婆轎”精心裝扮,掛上香包、繡品、工藝品、彩燈,綴上彩花、明鏡,給“婆婆”雕像戴上鳳冠,穿上蟒袍、霞披、繡花鞋等各種工藝品。
董家莊正月十九會,今年正月十九日晚上7:40分開始,由村上青壯年“轎夫”將圣母娘娘從董家莊高廟金靈圣母宮請出,沿先祖們留下的線路巡游,圣母娘娘所到之處家家戶戶鳴炮迎接,燒香磕頭、祈福消災。途徑各村主街道、“會棚(又稱行宮)”和廟宇,再原路返回,圣母娘娘“回府”時已是正月二十日的早上七點多,整個游行線路耗時將近12個小時。整個過程規模十分浩大,數萬人賞燈迎福,熱鬧非凡,人山人海,前不見頭后不見尾,極其壯觀。
這是一種信仰,更是對民間宗教、民俗文化的傳承。
網友評論